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 > 行业标准 > GB/T 10125-2021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GB/T 10125-2021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标准号
GB/T 10125-2021
下载格式
PDF
发布日期
2022-03-01
实施日期
2021-08-20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
免费下载
简介

标准编号:GB/T 10125-2021

标准名称: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标准类型:推荐性

标准英文:Corrosion tests in artificial atmospheres—Salt spray test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2-03-01

实施日期:2021-08-20

标准语言:中文

发布部委:

国际分类:冶金

国内标准分类号:H25

国际标准分类:77.060

技术归口: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标准类别:方法

代替标准:GB/T 10125-2012

起草单位:青岛钢研纳克检测防护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钢铁研究总院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有限公司

起草人:杨朝晖 丁国清 刘凯吉 王振尧 孙梦寒 曲政 侯捷刘玉军李晓刚杨海洋杜翠薇田子健

GB/T 10125—2021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10125—2012《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与GB/T10125—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一增加了乙酸盐雾试验、铜加速乙酸盐雾试验的适用范围和本方法不适用的范围(见第1章):一更改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12版的第2章);一增加了第3章“术语和定义”;一增加了第4章“原理”;一更改了溶液配制所用氯化钠重金属杂质含量的控制要求(见5.1,2012年版的3.1);一更改了收集喷雾溶液pH值的测量方法(见5.2.2012年版的3.2):一增加了对试样支架的要求(见6.1);一删除了盐雾箱的容积不小于0.4m2的要求(见2012年版的4.2);一增加了对盐雾箱喷雾的新要求(见6.2):一更改了温度测量区位置的要求(见6.3,2012年版的4.3):一增加了喷雾压力的推荐值(见6.4.2);一更改了压缩空气湿化使用设备的要求(见6.4.3,2012年版的4.4):一增加了160MPa和170MPa喷雾压力下饱和塔热水温度的指导值(见表1):一增加了获得稳定、连续、均匀喷雾的操作方法(见6.4):一增加了盐雾箱试验后清洗的注意事项(见6.6);一更改了钢参比试样的使用数量和处理方法(见7.2,2012年版的5.2.1、5.3.1、5.4.1);一更改了盐雾箱内放置钢参比试样的数量和对盐雾箱验证方法的要求(见7.3.2012年版的5.2.2、5.3.2、5.4.2);一删除了试验时间(见2012年版的5.2.2、5.3.2、5.4.2):一删除了ISO8407规定的钢腐蚀产物清除方法(见2012年版的5.2.3、5.3.3、5.4.3);一更改了对中性盐雾、乙酸盐雾、铜加速乙酸盐雾试验的盐雾箱性能评定方法的书写格式(见第7章,2012年版的第5章);一增加了盐雾箱参数设定值要求(见表3);一增加了盐雾收集溶液浓度和pH值测量的注意事项(见10.2):一增加了盐雾沉降速率测试频率推荐值(见10.3):一增加了氯化钠溶液浓度和pH值波动的防止办法(见10.5):一更改了试验周期的推荐值(见11.1,2012年版的9.1):一增加了试验期间每天盐雾箱打开时间不超过1h的规定(见11.2):一增加试验后试验试样处理方法概述(见12.1);一增加了试验后有机覆盖层试验试样处理的具体方法(见12.3);一更改了盐雾箱的设计简图(见图C.1、图C.2,2012年版的附录A的图A.1、图A.2):一更改了盐雾箱内放置锌参比试样的数量和对盐雾箱验证方法的要求(见D.1、D.2,2012年版的B.1、B.2);一更改了有机覆盖层试验试样划痕之间距离值(见E.4.2012年版的C.4);GB/T10125—2021一更改了附录G中国外标准年代号(见附录G,2012年版的附录E):一删除了“附录NA”(见2012年版的附录NA)。本文件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9227:2017《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本文件与ISO9227:2017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A中列出了本文件与ISO9227:2017的结构调整对照一览表。本文件与ISO9227:2017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I)进行了标示,附录B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青岛钢研纳克检测防护技术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钢铁研究总院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朝晖、丁国清、侯捷、刘玉军、刘凯吉、王振尧、李晓刚、杨海洋、孙梦寒、曲政、杜翠薇、田子健。本文件于1997年首次发布,2012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声明:资源收集自网络无法详细核验或存在错误,仅为个人学习参考使用,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