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编号:GB/T 18487.1-2023
标准名称: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
标准类型:推荐性
标准英文:Electric vehicle conductive charging system—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4-04-01
实施日期:2023-09-07
标准语言:中文
发布部委:
国际分类:道路车辆工程
国内标准分类号:T35
国际标准分类:43.040.99
技术归口: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标准类别:产品
代替标准:GB/T 18487.1-2015
起草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壳牌(中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珠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小桔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上海ABB联桩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张家港友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国联智慧能源交通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有限公司 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 宝马(中国)服务有限公司 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 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西安领充创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盛位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昇科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深圳市科华恒盛科技有限公司
起草人:张萱 倪峰 董新生 李志刚 郑隽一 赵颖 万德春 桑林 董晨 耿群锋 黄帅 潜金都 许青松 周红斌 巨阳 董天帅 吴尚洁 林全喜 吕国伟 张元星 王冰 孟凡提 刘永东栗文涛梁晓芳武亨梁唐杰卢丹李旭玲戴敏齐晓祥李凯旋周强潘景宜胡超李亚伦魏志立韩少军郭东旭孙智兴于文斌邹志平梁舒展
GB/T18487.1—2023目次前言……·引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34分类……·.225充电系统通用要求·236通信……·267电击防护·268黃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电能传输之间的连接….·319车辆适配器·3210车辆接口、供电接口的特殊要求·……·.··3211电动汽车电能传输设备结构要求·……3412电动汽车电能传输设备性能要求」净**:3713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4114急停……..·.4115使用条件………4216维修··4317标识和说明43附录A(规范性)3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与控制原理·……44附录B(规范性)采用GB/T20234.3规定的充电连接装置的直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与控制原理·:68附录C(规范性)采用GB/T20234.4规定的充电连接装置的直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与控制原理77附录D(资料性)车辆供电回路电压适应性切换108附录E(资料性):采用GB/T20234.4规定的充电连接装置的V2G直流充放电技术方案·…...…111多车辆接口的直流充电技术」..….1..····.··.附录F(规范性)附录G(规范性)采用GB/T20234.4规定的车辆适配器的直流充电兼容技术方案s+e.ee.…120附录H(资料性)适用于CHAdeMO2.x及以下充电系统和CCS充电系统的直流充电兼容技术方案·…···130附录I(规范性)充电连接装置的锁止装置.···.…·135附录』(资料性)采用GB/T20234.4规定的充电连接装置的脉冲加热控制原理·…·,··138参考文献·.…150GB/T 18487.1—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GB/T18487的第1部分。GB/T18487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8487.1一202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2部分:非车载传导供电设备电磁兼容要求(GB/T18487.2-2017);-—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第3部分: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GB/T18487.3一2001)。本文件代替GB/T18487.1—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与GB/T18487.1一201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增加了“充放电"(见3.1.2)、“传导充电”(见3.1.3)、“连接方式D"(见3.1.5.4)、“连接方式E"(见3.1.5.5)、“充放电设备”(见3.1.6.2)、“电动汽车充放电系统”(见3.1.8)、“充电/充放电过程”(见3.1.9)、“初始化(阶段)”(见3.1.9.1)、“能量传输(阶段)”(见3.1.9.2)、“结束停机(阶段)”(见3.1.9.3)、“紧急停机”(见3.1.9.3.1)、“故障停机”(见3.1.9.3.2)、“正常停机”(见3.1.9.3.3)、“直流供电回路”(见3.1.10)、“非对称绝缘故障”(见3.2.8)、“对称绝缘故障”(见3.2.9)、“可导电部分”(见3.2.10)、“电涌保护器”(见3.2.21)、“感知阈”(见3.2.22)、“反应阈”(见3.2.23)、“能量传输控制器”(见3.3.4)、“纯电动汽车”(见3.4.1)、“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见3.4.2)、“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见3.4.3)、“可充电储能系统”(见3.4.4)、“车辆断开装置”(见3.4.5)、“车辆供电回路”(见3.4.6)、“电动汽车模拟器”(见3.4.7)、“测试负载"(见3.4.8)、“电缆储存装置”(见3.5.2)、“车辆适配器”(见3.5.8)、“充电自动耦合器”(见3.5.10)、“充电自动耦合器主动端”(见3.5.10.1)、“充电自动耦合器被动端”(见3.5.10.2)、“锁止装置”(见3.5.11)、“机械锁”(见3.5.11.1)、“电子锁”(3.5.11.2)、“用于有限制场所使用的设备”(见3.6.5)、“用于非限制场所使用的设备”(见3.6.6)、“便携式设备”(见3.6.7)、“移动式设备”(见3.6.8)、“固定设备”(见3.6.9)、“熟练[电气]技术人员”(见3.6.10)、“受过培训的[电气]人员”(见3.6.11)、“一般人员”(见3.6.12)、“用户”(见3.6.13)、“可用最大电流”(见3.7.1)、“当前电流测量值"(见3.7.2)、“当前电压测量值”(见3.7.3)、“额定电流(A侧)”(见3.7.4)、“额定电压(A侧)”(见3.7.5)、“工作电压范围”(见3.7.6)、“额定持续电流”(见3.7.7)、“额定最大电压”(见3.7.8)、“额定最大